跳到主要內容區

扭轉意外為意料之中

扭轉意外為意料之中

221

 

插畫/LASSE SKARBOVIK

資料來源: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2627.html?success=Y

2021/3/30編按:長榮海運巨型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在蘇伊士運河上「卡關」近一週後,終於在29日成功脫困。這起意外不只造成航班大堵塞,連帶加深全球供應鏈及原物料壓力。)不管是超級風暴,還是工廠失火,這些災禍幾乎都無法預測,而且往往導致供應鏈中斷,造成重大的損失。本文提出一種新模型,能量化供應鏈中斷對公司造成的衝擊,而不探討中斷原因或可能性,來妥善管理突如其來的風險。

傳統的供應鏈風險管理方法,是針對每種可能擾亂營運的事件,了解它們發生的可能性和衝擊大小。對供應鏈中斷的常見情況,像是供應商效能不佳、預測錯誤、運輸出問題等,這些利用歷史資料來量化風險程度的方法很管用。

但對那些出現機率很小,造成的衝擊非常大的事件,就不一樣了,像是2005年重創美國的卡翠納颶風、2003年的SARS這種高度傳染性疫疾,或是工廠失火和政治動亂之類的突發事件,導致營運嚴重停擺。由於這些罕見事件的歷史資料有限,甚至沒有,很難用傳統模型來量化風險。因此,許多公司對這類事件準備不足,一旦災難驟現,後果可能很慘重。連營運非常老練的公司,都可能在事發後才忙著應變。2011年,日本的福島地震和海嘯後,豐田汽車公司就受到這種慘痛教訓。

為應付這類挑戰,我們發展出一套模型,用電腦化的數學方式來說明供應鏈,把重點放在供應鏈某些點可能發生的問題,像是供應商關閉工廠或物流中心淹水等,因而造成的衝擊,但不去探討供應中斷的原因。這種分析的優點,就是不必推斷特定風險可能發生的機率,因為不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營運中斷,同一套應變策略都同樣管用。只要利用這種模型,一旦碰到任何危機,像是重要供應商的設施停擺兩個星期,不論原因為何,公司都可以估算出財務和營運會受到多大的衝擊。此外,這種運算模型很容易迅速更新。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供應鏈隨時都在變動。

我們在福特汽車公司和其他企業發展、應用這套模型時,意外發現各公司每年對特定廠址的採購花費,與這個廠址營運中斷對公司績效造成的衝擊,並沒有什麼關連。其實,就像以下要討論的個案研究「福特汽車」一樣,最大的風險,常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在實務操作上,這表示使用傳統風險管控技巧,以及簡單經驗法則(例如向某廠址採購金額)的領導人,經常只注意所謂的策略性供應商,認為它們供應的零組件,對產品差異化極為重要,並投注了很大的經費,卻忽略了與一般低成本、大宗商品供應商有關的風險。經理人因此處置失當、浪費資源,使組織暴露在隱藏的風險而不自覺。本文將描述我們的模型,以及企業能如何使用這種模型,以辨認、管理,並減少供應鏈風險可能造成的衝擊。

復原時間和風險暴露指數

我們模型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復原時間(time to recovery, TTR),也就是特定節點,像是供應商的設施、物流中心或運輸中心,一旦營運中斷,要恢復全面運作,需要多少時間。TTR的價值有多高,是藉著檢討歷史經驗,以及對採購者或供應商進行意見調查來決定(見「利用簡單問卷評估衝擊」)。每個節點可能都有獨特的價值,同一組節點裡每個節點的價值也可能不同。

利用簡單問卷評估衝擊

要評估與某家供應商有關的風險,第一步就是估計那家供應商的各個廠址,在各種中斷供應的情境下所需的復原時間(TTR)。公司能擬定一套簡單的調查問卷來收集重要資料,包括:

1. 供應商

廠址所在(城市、地區、國家)

2. 來自這個廠址的零組件

零組件數目和說明

零組件成本

這種零組件每年的數量

這種零組件的存貨資料(有幾天的供應量)

對這個廠址的整體採購金額(每年)

3. 終端產品

原廠設備製造商(OEM)利用這種零組件製造的終端產品

這些終端產品的利潤率

4. 從供應商廠址到OEM客戶廠址的前置時間

日數

5. 復原時間(TTR

這些廠址要恢復全部功能所需的時間。

供應商廠址停擺,但生產機具並未受損

生產機具毀損

6. 損失成本

能否從其他地方緊急補充組件?如果可以,要多少成本?

能否動用額外資源,像是加班、增加班次、交替產能,以應付需求?如果可以,要多少成本?

7. 供應商風險評估

這個供應商生產產品時,是否只有單一廠址?

這種組件有沒有別的供應商?

這個供應商財務是否穩定?

績效指標,例如前置時間、供貨率、品質,是否容易變動?

8. 對這個「供應商零組件」組合的風險減緩策略

尋求替代供應商

準備額外存貨

其他

我們的模型,是把TTR資料與多層次的供應商關係資料、物料清單資料、營運和財務衡量指標、在途和現場存貨水準、每種產品預期的需求等加以統合。公司能藉此呈現整個供應網的詳細情況,從個別零組件,一直到按零組件類別、供應商、地理區域或產品系列劃分的聚合資料。這種做法,讓經理人能根據需要,探索更詳細的資料,並看出以前沒察覺的仰賴供應商情況。這種模型,能用時間長短不同的TTR來測試各種情境,計算不同嚴重程度的營運破壞,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害。

我們的模型在進行這種分析時,在TTR持續的時間內,一次排除供應鏈的一個節點,然後決定供應鏈如何反應,才能把這個節點營運中斷造成的衝擊,減到最低限度,例如,減少存貨、轉移生產地點、加速運輸,或是重新分配資源。公司採取的最佳反應,會對這個節點的財務或營運造成績效衝擊(performance impact, PI),而公司會對這種PI採取一些不同的衡量方法,例如,損失多少生產單位、營收或利潤。這種模型能分析整個供應鏈的每個節點,並為每個節點設定PI。PI值最大的節點,例如損失的銷售或生產單位最多,風險暴露指數(risk exposure index,REI)為1.0。所有其他節點的REI分數,都是根據這個訂定的;因此,營運中斷造成衝擊最小的節點,指數就接近零。這些指數,讓公司一眼就能看出風險經理人該注意哪些節點。

這種模型的核心,是利用「線性最佳化」(linear optimization)這個通行的數學技巧,來決定一個節點一旦營運中斷,在TTR期間的最佳因應措施為何。這種模型會把現有和替代供應來源、運輸、製成品、再製品和原料存貨,以及供應鏈內的生產仰賴狀況,全部列入考量。

我們的做法有好幾種好處,包括:

指出隱藏的風險暴露

這種模型協助經理人看出供應網的哪些節點,造成最大的風險暴露,而且經常能顯示以前隱藏或遭到忽略的高風險之處。這種做法,也讓公司能比較各種減輕風險衝擊方法的成本和利益。

免除預測罕見事件的需求。

不論營運為何中斷,這種模型都能針對供應鏈可能出現的任何一種中斷,決定最佳的反應方式。公司不必試圖量化極罕見的高風險事件出現可能性,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辨認公司面對的最重要風險,並採取風險管理策略,來減輕這些風險。

呈現供應鏈的仰賴情況和瓶頸。

公司也能利用這些分析,來做存貨和資源管控決定,以強化整個供應網。在做出這種籌畫時,也應想到如果有一家供應商供應中斷,並影響到好幾家同業時,競爭對手可能忙著爭奪替代資源。我們常忽略這種跨同業衝擊,而公司可預先與備用供應商擬定合約,在主要供應商供應中斷時,獲得優先供貨,以減少復原時間和財務衝擊。

促進討論和學習。

使用這種方式分析供應鏈的過程中,經理人必須與供應商、內部團體討論重要設施可接受的TTR水準,並對縮短復原時間的最佳流程分享心得,藉此把營運中斷的衝擊減至最低。

某高科技製造商的風險暴露指數

我們的模型,讓各個行業的公司,都能有效辨認供應鏈存在隱藏風險的地方。不妨想像一家高科技廠商,它的供應商和裝配廠遍布世界,經理人應為供應鏈的每個節點,估計萬一這個點供應中斷所需的復原時間(這個節點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全面運作),接著計算績效衝擊,例如復原期間損失的銷售。藉著為績效衝擊的價值訂定指數,經理人能一眼看出哪些節點構成最大風險,並據以安排消減風險策略。

123

規範行動

我們的模型,是向組織提供一套根據風險大小,把供應商分類的量化標準。利用這個模型提供的資料,可以根據兩個面向,來把供應商分類:公司在特定年度,向每個供應廠商採購的全部金額,以及每個供應點營運中斷對公司造成的績效衝擊。現在來看對供應商的分類,並探討適合每一類的風險管理策略。

明顯的高風險。

大多數公司把風險管控活動,集中在公司的總體採購金額和績效衝擊都很高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通常提供會強烈影響顧客採購決定、經驗的昂貴零組件,像是汽車座椅和儀表板。這些所謂「策略性組件」的成本,經常占整個製造成本的一大部分。其實,對許多公司來說,這類廠商只占所有供應商的20%,卻占公司整體採購花費的大約80%。由於策略組件通常全由一家廠商供應,這方面的消減風險策略,包括與供應商形成策略伙伴,以分析和減少風險暴露;鼓勵一些供應商在不同地區分散設廠;追蹤供應商的效能;發展和施行營運連續性計畫。

風險低。

總體採購金額和對公司的財務衝擊都很低的供應商,不需密集的風險管控投資。根據我們的經驗,大多數公司只要投資在準備額外存貨上,或是談判附有違約罰則的長期合約,就可有效管理這些供應點營運中斷,讓它構成的風險降到極低。

隱藏風險。

但許多公司嚴重受制於「隱藏風險」供應商。它們對這些廠商的總體採購金額很低,不過一旦供應中斷,造成的財務衝擊卻很大。連最老練的經理人都很容易認為,總體採購金額等同績效衝擊。他們知道,策略性零組件對供應鏈來說,是很大的風險,卻忽略提供大宗商品的低成本供應商,也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大風險。傳統的風險評估作業經常漠視這些零件,認為它們對公司產品增加不了多少價值。但是,事實上大宗商品市場通常由少數幾家廠商把持,使採購者很容易面對供應中斷。例如,在汽車工業,廠商對塑膠圈(O-rings)或排氣閥供應商的整體採購金額通常很低,可是一旦這類貨品供應中斷,工廠生產線就得停擺。因此,確保供應充裕非常重要。這種問題通常可以沿用針對其他類型供應商而擬定的策略來解決:投資於準備額外存貨,規定供應商必須在不同地方設廠,或是採取分散貨源的策略。

公司也可利用營運彈性,來對付隱藏的供應風險。例如,系統彈性(本案例是迅速改變工廠生產組合)使百事瓶裝集團(Pepsi Bottling Group)在碰到一家供應商附近的化學工廠失火時,得以迅速因應造成的供應中斷。而產品設計彈性(本案例是利用標準化零組件)則使諾基亞(Nokia)在射頻晶片供應商工廠失火造成供應中斷時,得以迅速恢復正常營運。最後,流程彈性(本案例是調整員工技能和流程)使豐田碰到煞車油比例閥供應嚴重中斷時,得以迅速恢復供應。

個案研究:福特汽車

我們利用這套方法,分析福特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的暴露情況。我們與福特採購和研發部門經理凱斯.康斯(Keith W. Combs)、史帝夫.法拉齊(Steve J. Faraci)、歐樂格.葛西金(Oleg Y. Gusikhin和張棟(Don X. Zhang,音譯)合作,探討兩種情境。第一種,是有個供應商的生產設施營運中斷兩個星期,第二種,是供應商必須更換工作機具,生產設施必須停止營運八個星期;本文描述的細節經過更動,以保護福特的敏感資料。

福特擁有多層次供應網,其中一些供應商的前置營運時間很長,而且還有複雜的物料清單結構、安全庫存,以及有多個生產線共用的組件。這些供應商的廠址中約有61%,在營運中斷的情況下,不會影響福特的利潤。相形之下,約有2%廠址一旦營運中斷,會對福特的利潤造成重大衝擊。但這些會造成最大損害的廠址,福特每年的採購額卻比較小。這個發現使福特的經理人感到意外。其實,福特的風險管控經理,以前從未把其中許多供應商列為高風險暴露來源(見對福特一千個供應點的分析表:「供應中斷對福特利潤的衝擊」)。

供應中斷對福特利潤的衝擊

那些一旦營運中斷,會對福特造成最大損害的廠址,每年來自福特的採購額反而較小,而福特以前從未把其中許多廠列為高風險暴露來源。這份資料經過更動,以保護福特的敏感資訊。

456

利用這個模型,福特得以分辨哪些是不需特別風險管控的供應點,像是TTR時間短、財務衝擊也低的那些;哪些則是有必要擬定更徹底消減營運中斷計畫的廠。這種分析,讓福特得以評估它能採取何種替代步驟,以化解高衝擊風險,並為減緩風險的策略,擬定更妥善的先後次序。例如,經理人發現,公司存貨量對某些供應商的風險暴露指數影響很大。因此,福特擬定流程,每天監督與這些供應商有關的存貨量。

2012年3月,一種稱為尼龍12(Nylon 12)的特別樹脂缺貨,使整個汽車業都大受影響。這種樹脂是製造油箱、煞車零組件、汽車座椅的材料。德國贏創公司(Evonik)是這種樹脂最重要的供應商,而它設在德國馬爾(Marl)的工廠發生爆炸,造成嚴重的損害。贏創花了六個月才恢復生產,在這段期間,福特和其他大車廠的下游生產設施都受到嚴重影響。福特的經理人如果早點採用這個分析架構,就能預先發現這種風險暴露,以及相關的生產瓶頸,並主動與贏創合作,加緊提早啟動贏創在新加坡設立的新廠。目前,這座工廠預定2015年開始生產。就像其他許多公司一樣,福特的供應鏈愈來愈全球化、愈來愈複雜,範圍也擴張得愈來愈大。這種情況勢必帶來更多可能中斷的節點,而福特必須看清和管理這些潛在風險。利用我們的模型,它可以迅速量化供應鏈面對的各種風險,並判斷哪些策略在一旦供應中斷時,可以有效減緩公司受到的衝擊。

專注評估如何因應

我們為管理供應鏈風險擬定的方法,讓經理人不必猜想發生衝擊力極大的罕見事件可能性,只需專心評估組織有哪些經不起供應中斷的弱點,無需管問題出在哪裡,或是怎麼造成的。這個量化的方法,提供一套容易了解的風險暴露衡量標準,以及一種把供應商分類的流程,以協助形成彈性大得多的供應網。

(黃秀媛譯自 “From Superstorms to Factory Fires,” HBR, January-February 2014)

瀏覽數: